七彩營地資訊
Camp information
作為新興事物,研學旅游到底是什么?是研學+?還是旅游+?我覺得,發展研學旅游,這也是首先要弄明白的一個大問題。
日前在日照舉行的山東省第四屆中小學研學旅行論壇,在論壇現場,與會的專家們基本也都談到了這個問題。研學旅行是什么?學什么?怎么做?等等。說明大家對于研學旅行本身,還是有不同的理解。
國家旅游局發布的《研學旅行服務規范》,對研學旅行是這樣定義的: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游活動。該規范從服務、人員、產品、基地、安全等各個環節對研學旅行服務流程進行了規定。
從旅游的角度,連云港研學旅行其實是一個專項旅游產品,只不過在產品特點、接待服務等方面,更加注重研學特色、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特點。例如規范提出,小學低年級、高年級應分別以鄉土鄉情、縣情市情研學為主;初中以縣情市情、高中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研學旅行產品則分為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文化康樂型。
因此,對于研學旅行而言,其實學與游、知與行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應該并重而不可偏廢。但從現實的觀察來看,至少目前大家對于研學旅行,還是缺乏足夠的共識。
教育工作者更容易顧及安全,一刀切地將研學旅行束之高閣,或者傾向于注重旅行中的課程設置,忽視了旅途的快樂;而研學旅行的組織者和旅游景區景點,又往往把研學旅行當成一塊肥得流油大蛋糕,一哄而上,過分注重商業效益,而罔顧研學旅行產品本身的適度經濟化原則和應有的社會、教育責任。這無疑都是不可取的。
無論是研學旅行的主辦方、承辦方、供應方來說,首先要真正弄明白修學旅行是什么。這樣在組織設計、行程安排等諸多方面,才能更有針對性,例如如何既讓孩子增長見聞,又能充分鍛煉體格意志;既尊重孩子興趣、個性和身心特點,又能寓教于樂,讓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留下美好的記憶;如何規范流程,避免各自為政,讓研學旅行步入正確的軌道,實現社會效益、教育效果等的多贏……
中小學是孩子感受世界最敏銳的時期,在我看來,應該把旅途更多地交給孩子們,讓他們放開身心去感受和體驗自然文化之美,因為往往我們精心設計的內容,未必都能吸引他們,而旅途中無意間某一刻,或許會成為影響他們人生的一粒種子。
連云港研學旅行任重而道遠,需要更多的連云港研學公司積極的參與和發展狀大。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