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
Travel study
連云港民主路老街傳統民俗研學旅行課程介紹:
連云港市民主路老街,即民主路文化街。原名中山路,過去通稱新浦街、新浦大街。位于連云港市海州區,清末民初始漸形成,距今百年歷史,是海州區的商業發源地,是連云港市歷史發展變遷中的四條老街之一。目前街區逐步形成了以東街文創休閑,中街展示博覽,西街古玩、茗茶、老字號的業態格局。東街有星巴克、拾指手創生活館、海州面塑館、三維造像等文創休閑場所;中街有連云港市非遺博物館、海州好人館、大華文化交流中心、周存玉藝術館等文化場館;西街設有古玩城、璇寶堂、清荷畫院等優質古玩商鋪,還有三和興藥房、生慶公茶莊、德平書店等老字號店鋪,每月定期組織舉辦的古玩大集活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愛好者參與其中。2015年民主路老街獲批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連云港新十景、連云港市影視基地;2017年獲評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
連云港民主路老街傳統民俗研學旅行線路介紹
恒懋雜貨店:民國建筑,建筑門面六間兩層,長21米、寬6米,門面上方雕刻有西式對稱幾何圖形。中西合璧式建筑風格,建筑設計手法簡潔,線條流暢,立面造型設計獨樹一幟,頗具異域風采。屬市級定級文保單位。
連云港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
連云港市非遺博物館由連云港市非遺保護中心建設并運營。該館位于海州區民主路新浦廣場東側,多方位、多視角陳列展出了連云港區域內的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民間文學、傳統民俗等近十個類別,約400件非遺實物。
周存玉藝術館:
是展示其藝術作品的專業性美術館,是江蘇省首批認證的25個大師示范工作室之一。周存玉藝術館涉及書畫、鍛銅、鑄銅、陶瓷、木雕等不同類別的藝術作品近300件。 藝術館的樓上就是配套的大師工作室。藝術館的建立必然為連云港民主路文化街增添文化藝術的分量,對于當地藝術水平的提高將發揮良好的示范作用。
連云港民俗博物館:
前身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亞旅社,是連云港市留存不多的民國時期的特色建筑。該建筑為磚木結構,建于1919年,當年由地方軍閥白寶山建成,故又名“白公館”。先后三次接受社會捐贈,現有館藏數百件,多為生活用品、勞動工具、文字材料等。這些文物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從不同側面展示了蘇北魯南地區的民俗風貌和連云港地區的風土人情。
剪紙:
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 民主路老街剪影非遺傳承人張天明老師、穆玉珍老師擁有此項技藝的大師級水準,授課經驗豐富,能更好的的為學生講述中華文化的歷史,學習剪紙文化的技法。
面塑:
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面人,即以面粉為主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 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授課老師趙國梅連云港市非遺物質文化海州面塑傳承人。創造了一些新式手法去制作海州面塑,面塑題材涉及古今中外,將作品融入了很多繪畫方面的藝術元素,在海州面塑的技法上加以現代的理解。
生慶公茶莊:
由河北縣人張質軒創辦于1919年,在新浦開辦,生慶公茶莊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拱形的門窗、金屬窗飾頗具西方情調;石砌的外墻和門前的石階,還有那斑斑駁駁的墻面都是老店歷經百年的證明。推開茶莊的門,店內按中式布置,雖然墻面已經重新粉刷,但原先的室內陳設都保存了下來。最初茶莊的茶葉品種比較單一,只賣北方人喝的茉莉花茶,而如今市場開放了,綠茶、紅茶等各種茶葉品種應有盡有。是新浦民國時期商業發展的代表性建筑。屬市級定級文保單位。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